首页 资讯 正文

东城爱相融|孝老爱亲这件事,她做了42年

体育正文 278 0

东城爱相融|孝老爱亲这件事,她做了42年

东城爱相融|孝老爱亲这件事,她做了42年

清晨5点半,东城区交道口(jiāodàokǒu)街道南锣鼓巷社区居民王惠珠已经起床(qǐchuáng)。42年来,早起开始照顾家中的病人已经成了她的习惯。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、全身瘫痪的婆婆和小姑子、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叔子,王惠珠不离不弃、任劳任怨地照顾他们。从(cóng)正值壮年到年过古稀,如今,76岁的她已是满头白发(mǎntóubáifà),身患多种(duōzhǒng)疾病。回忆起这42年来艰难走过的每一天,王惠珠坚定地说(dìshuō):“我不后悔。”

走进王惠珠的(de)家,家里干净整洁,处处被打理得井井有条。一头(yītóu)花白的头发被她梳得整整齐齐,腰间围着的一条很宽的辅助带十分显眼。王惠珠轻描淡写地说:“这是多年的老毛病(lǎomáobìng)了。”脑动脉硬化、腰椎间盘突出等(děng)“老毛病”,随着年龄的增长(zēngzhǎng)愈发凸显,如今饱受病痛折磨的她已经直不起腰来,坐起间都需要手扶着腰部缓缓行动。即便如此,王惠珠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,便是(biànshì)到隔壁房间(fángjiān)看看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叔子,然后操心起一家人的一日三餐。

回顾(huígù)这42年来的经历,王惠珠直言:“既然这样的事被我碰到了,我必须要面对,躲是躲不掉的。”1983年,当时34岁的王惠珠正值事业上升期,父亲突发心肌梗死和(hé)脑梗,导致生活不能自理。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,王惠珠没有(méiyǒu)丝毫(sīháo)犹豫,毅然扛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。6年后,父亲病重未愈,母亲又确诊阿尔茨海默病。她再一次选择扛起重担(zhòngdàn),寸步不离(cùnbùbùlí)地守护在父母身边。从穿衣洗漱到饮食起居,王惠珠细致入微地照顾双亲,直到父亲、母亲相继离世(líshì)。

“多年来,我和婆婆关系特别好,相处得(dé)像母女(mǔnǚ)一样。”送别双亲后(hòu),王惠珠又承担起了照顾(zhàogù)婆婆的重任。时年86岁的婆婆突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jíbìng)、肺心病、心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,病情不断(bùduàn)加重,直至全身瘫痪。婆婆吃饭时张不开嘴,她就用软管喂流食;大小便失禁了,她就每天不停地擦洗,换床单。晚上,她还陪婆婆一起睡。婆婆的疾病经常在夜间发作,她也常常整夜不能合眼。

后来,婆婆患上了(le)阿尔茨海默(āěrcíhǎimò)病,但依然常常念叨(niàndāo):“惠珠,我喜欢你,我离不开你。”2018年,96岁高龄的婆婆病逝。这时候,王惠珠已经整整照顾了她10年。

与王惠珠的(de)婆婆同住的,还有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叔子,以及老伴(lǎobàn)去世后无儿无女又全身(quánshēn)瘫痪的小姑子。在婆婆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,王惠珠便接过了照顾小叔子和小姑子的“接力棒”。

在照顾小姑子的时候,王惠珠还总结了一套“7654321护理口诀法”:每天为小姑子起坐翻身七次、喂六次(liùcì)水、喂五次药、打(dǎ)四次针、喂三次饭、换两次尿不湿、泡一次脚(jiǎo)。在王惠珠的精心照料下,小姑子的病情得到一定控制,与王惠珠同岁的她虽极少(jíshǎo)说话,笑容却时常挂在脸上。2024年,王惠珠红着眼睛送别(sòngbié)了小姑子。

如今,王惠珠天天惦记着、照顾着的,就(jiù)是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叔子,哄着他吃饭、吃药,当成自己(zìjǐ)的孩子一样爱护。王惠珠常说:“小叔子的情况特殊,就需要(xūyào)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关心他、爱护他。”

说起王惠珠,街坊四邻(jiēfāngsìlín)称赞的话语中充满了敬佩:“惠珠照顾家人真是细致入微,每个人的性格习惯她都特别了解。”“惠珠真是好(hǎo)样的,半辈子都在照顾家人,无怨无悔,让我们感动(gǎndòng),值得(zhíde)所有人学习。”“惠珠真是咱们东城的‘好儿媳’!”

王惠珠说:“作为一名党员,首先要尽到家庭的责任,减轻社会的负担(fùdān)。”42年来,王惠珠为父母、婆婆、小姑子、小叔子(xiǎoshūzi)操劳,用仁爱之心温暖家人,用勤劳、淳朴的行动(xíngdòng)继承和(hé)发扬(fāyáng)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,曾获评“东城榜样”、“北京榜样”月榜人物、第七届首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。

作者:北京(běijīng)东城官方发布

东城爱相融|孝老爱亲这件事,她做了42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